最新

友情链接

90家药企减员,这家仅剩5个员工

2025-04-23     IDOPRESS

药企人员调整持续。

至少已有90家药企减员,关闭工厂、裁撤管线...

据赛柏蓝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5年已经至少有90家医药企业宣布减员。

从1月到现在,每个月分别有25家、23家、27家、15家医药企业宣布减员。综合各大医药企业减员的原因看,关闭工厂、裁撤管线、融资困难是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专注于肿瘤治疗的Tempest Therapeutics公司因资金短缺,宣布减员80%(26名全职员工中21人将被解雇),以应对现金流危机。

Tempest Therapeutics原计划推进的3期癌症试验因融资失败被迫暂停,转而通过裁员、暂停研发项目及削减开支来维持运营。Tempest表示,若无法获得额外资金,其能否持续运营取决于未来12个月内控制开支的能力,包括暂缓研发项目、缩减人力及控制可变支出,同时管理层需抓紧落实资本注入或其他战略机会。

目前,Tempest首要目标是通过合作、融资或合并等方式获取资金,避免因现金流枯竭而被迫终止项目。减员将为其争取更多时间推进并购或其他战略替代方案,以保障核心药物的研发并最大化股东价值。

类似案例在中小药企中并不罕见。不少Biotech因融资环境收紧,不得不砍管线、缩减团队,甚至寻求并购以延续核心项目。与此同时,大型药企也在推进成本优化。

诺华在3月宣布减员427人,涉及其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东汉诺威的总部。减员将从6月13日起生效,持续到10月24日。同时,圣地亚哥的Campus Point制造工厂也将减员34人。

吉利德在3月宣布再次削减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城总部的员工,涉及149人;2月,百时美施贵宝公布了多起减员计划。其曾在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宣布,目标是在2025年底之前,通过实施一项大规模的重组计划来削减15亿美元的成本。该重组计划包括裁员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优化运营、精简管理层级等。

2025年不少药企开始执行保守策略,从此前的扩张到如今的效率优先。依赖融资的中小药企面临生存压力,减员成为“断臂求生”的无奈选择;MNC通过重组、关厂等方式聚焦核心管线,应对专利悬崖和市场竞争。

国内药企雇员人数变化调整持续

回到国内企业,随着2024年药企年报陆续披露,各企业雇员人数的变化趋势逐渐清晰。从中药、化药、生物药三大领域来看,不同岗位的人员调整反映了企业的战略重心与行业趋势。

截至4月21日,按照百度股市通排名,中药市值排名前三的药企片仔癀、云南白药、华润三九中,除片仔癀尚未公布业绩报告外,其余均已发布。

云南白药2024年增加了443人,2024年末,员工数量9277人;2023年末,员工数量8834人。2024年云南白药生产、销售、技术、行政人员均有所增加,其中销售人员增加最多,增加了334人。

2024年,云南白药营收40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0.94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7.64亿元同比增长20.18%。

华润三九2024年减少287人,2024年末,员工数量20031人;2023年末,员工数量20318人。2024年华润三九生产、销售、行政人员有所减少,但技术以及财务人员有所增加。

化药市值排名前三的药企分别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复星医药。

恒瑞医药2024年总体人员数量有所增加。对比岗位来看,2024年,恒瑞医药销售人员减少224人,研发人员大幅增加488人,生产人员增加325人,行政人员增加38人。从学历构成上看,2024年,恒瑞医药博士增加125人,硕士增加525人,本科增加486人,大专及以下减少514人。

从人员构成变化来看,恒瑞医药加重了研发队伍,并精简了销售队伍,整体上提高了员工构成的学历层次。

华东医药2024年总体人员增加较多,增加了1296人,除行政人员少量减少外,生产、销售、技术、财务以及储运人员均有所增加。2024年,华东医药营收419.06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归母净利润35.12亿元,同比增长23.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52亿元,同比增长22.48%。

复星医药2024年总体人员变化不大,增加了187人,主要为医护人员(包括学术带头人)。2024年复星医药实现营收410.67亿元,同比下降0.80%;归母净利润为27.70亿元,同比增长16.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14亿元,同比增长15.10%。

生物制品市值排名前三的药企分别是万泰生物、智飞生物、上海莱士。三家药企中,仅有万泰生物的雇员人数减少,主要为生产人员的减少。智飞生物人员增加较多,主要是生产、销售、技术人员增加较多。

医药企业不同岗位雇员人数的变化,直接体现了其战略重心和发展方向。生产人员的增加通常意味着产能扩张或供应链布局优化,销售团队的调整则反映了市场策略的转变,如创新药推广和基层市场下沉往往需要扩充销售队伍。技术人员的增长是企业加码创新研发和推进国际化的关键信号,尤其是在生物药和前沿治疗领域。

此外,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和数字化进程加速,行政岗位的人员扩充也成为企业提升合规效率和运营管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SiteMap